國家為什么要推行營改增?我們收集和整理了諸多理由,其中典型的有專家、政府、知乎三個聲音,大家都說得很有道理的樣子,但哪個聲音才是真實的呢?你猜!
企業如何接招營改增? “營改增”利國利企(不管你信不信),企業如何接招?我們請教了四大會計事務所,在營改增時期,企業財務有5個地方需要改造,最重要的就是會計系統。
用友拿什么幫你營改增?試點企業要在6月底之前完成第一次增值稅納稅申報,這就意味著試點企業要在此前完成各種核算和系統的升級。用友針對建筑、房地產、金融、生活服務四大行業都推出了針對性的營改增解決方案和產品,專業、全面、好用。
營業稅和增值稅,是我國兩大主體稅種,都屬于流轉稅。我國的稅種有19個,按課稅對象為標準分為如下5大類:流轉稅(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和關稅等)、所得稅(包括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財產稅(包括遺產稅、房產稅、契稅、車輛購置稅、車船稅、船舶噸稅等)、行為稅(包括城市維護建設稅、印花稅、煙葉稅等)、資源稅 (如資源稅、土地增值稅、耕地占用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
所謂“營改增”,就是將流轉稅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因為國家打算將營業稅這一稅種基本取消,目前在營業稅征收范圍的行業,主要包括建筑、房產、金融、餐飲、交通等,簡單地說就是“衣食住行”,全都轉為增值稅。
國家為什么要推出“營改增”?
營改增是2012年開始試點的,最早只在北京、上海、江蘇等地方試點,后來推廣到全國。最早納入營改增的是交通運輸業、有形動產租賃業和現代服務業(比如軟件開發等),后來又納入了郵政業、物流業等。到了2014年,剩下還沒有納入營改增的只有建筑、房產、金融、餐飲、交通等硬骨頭了。而營改增工程要在2017年完成,現在是2016年5月了,時間只有1年半,總之是很緊的了。
國家為什么要推出“營改增”?這里面到底誰是最大受益者?專家、政府、知乎代表著三類主流人群的聲音。誰是誰非,大家都是智慧人,我們就不多說了。
專家給出的解讀是這樣的
營業稅的計算基礎是營業額,而增值稅針對的是利潤。兩稅并存時,營業額高而利潤低的企業,卻要承受巨大的營業稅壓力。這對于一些利潤率低的服務性行業,其打擊是致命的。而營改增以后,統一按照利潤收稅,收入高則繳稅多,相對更為公平合理。
舉例說明:假如現在有ABC 3家商店,A賣了100元的商品給我們消費者,其中80元是從B那兒買來的,而B40元的成本是從C那兒買來的。如果是營業稅,那么就是各繳3%。A繳3元錢,B繳2元4角,C交1元2角,大家都在交,其實,A已經幫B和C繳過了,可是B和C還要繳,這就是重復征稅。
如果A將100元的售價減去80元的成本,只有增加的20元才繳稅,按11%的稅率就是2元2角,B用所賺的40元交11%的增值稅,相當于交4元4角,C也用所賺的錢去繳11%的增值稅,假設C沒有成本,C交4元4角,那么ABC一共繳了11元的稅。營業稅加在一起是6.6元,雖然總的比增值稅低,可是因為是重復征稅,存在不公平。增值稅的公平之處在于,只有賺了錢才去繳稅。
增值稅是世界上最主流的流轉稅種,與營業稅相比具有許多優勢,最大特點是能夠最大限度地消除重復計稅。全面實施營改增,一方面實現了增 值稅對貨物和服務的全覆蓋,基本消除了重復征稅,打通了增值稅抵扣鏈條,促進了社會分工協作,有力地支持了服務業發展和制造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將不動產 納入抵扣范圍,比較完整地實現了規范的消費型增值稅制度,有利于擴大企業投資,增強企業經營活力。
但要真正降低企業稅負,幫助企業發展,稅收就應更科學、合理,這次的營業稅改增值稅只能說是向前邁進一步,還沒有觸及問題的核心,而這一方面,國外的很多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第一用低增值稅幫助中小企業。按照國際潮流來看,歐美各國對于中小企業的增值稅所采取降低的標準跟我們是不一樣的,在德國有三種稅,分 別是標準稅、零稅率和優惠稅率。零稅率用在出口方面,標準稅率是一般的交易稅率,低稅率則給小商小販,包括農業產品、文化用品、圖書報紙、部分醫藥用品、 藝術品、化肥飼料等等46種商品。歐盟9個國家包括比利時、希臘、西班牙、法國、意大利、英國、盧森堡、荷蘭、葡萄牙,他們的中小企業都要繳5%的增值稅。
第二通過法律限制大型企業。日本的《大店法》在上世紀80年代后期改成《大店立地法》,規定在一個區域只能有兩到三家沃爾瑪、家樂福,用法律來保護中小企業,給它們留下生存的空間。法國的《盧瓦耶法》和《薩班法》規定,300平方米以上的超市要統統到中央ZF報批,類似家樂福在中國非常快速的開店在法國是不允許的,其目的也是要保護其他中小企業。德國ZF1996年通過一個特別法律叫《閉店法》,規定大超市、大賣場只能在17點之前營業,要把17點之后的這些時間留給小商小販,讓它們有生存空間。英國也有類似的法案來幫助這些小商小販。
對于目前所推行的增值稅改革條例等等是樂觀其成,這是一個時代的進步。可是歐美各國新的思維是我們目前所沒有的。我們的增值稅在表面上 已經跟國際接軌,但是增值稅里面的靈魂卻沒有接軌。日本、歐美等國透過兩個方式來幫助小老百姓,幫助小企業,幫助小商小販。第一與國際接軌的增值稅稅率, 對中小企業應大幅降低;第二利用法律限制大企業、大賣場的生存空間,讓位于中小企業。
政府給出的解讀是這樣的:
營改增的意義,首先是有利于拉動經濟。營改增確實是“壯士斷腕”的改革,會觸動一些相關利益,但在當前許多行業、企業出現經營困難的情況下,全面推進這項改革,有利于給企業增加活力,給經濟增加動力。我們就是要用政府收入的“減法”,換取企業效益的“加法”,和市場活力的“乘法”。
其次,營改增更有利于促進經濟的轉型升級。過去幾年的改革試點中,首當其沖稅負減輕的就是服務業。我們這次全面推開營改增的政策取向,突出了推動服務業 特別是研發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這可以有力促進產業分工優化,拉長產業鏈,帶動制造業升級。可以說,營改增是創新驅動的“信號源”,也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大“助推器”。
同時,營改增通過統一稅制,貫通服務業內部和二三產業之間抵扣鏈條,從制度上消除重復征稅,使稅收的中性作用得以充分發揮。這有利于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對完善我國財稅體制有長遠意義。
營改增全面推開試點后,增值稅作為我國第一大稅種,所占稅收比例將進一步提高到42%。上世紀中葉,很多國家引入增值稅,推動了這些國家的工業化進程和服務業發展,同時,也帶動了大量就業。我們要做好推進營改增的各項工作,從當前看,這會為更多企業減輕稅負;從長遠看,這項改革將利國利民。
知乎給出的解讀是這樣的:
知乎作者:妃行、夏惟桐、Caesar Chan: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東南沿海地區小企業大規模倒閉的新聞,倒閉的原因一部分原因是人民幣升值等金融因素,另外一部分就是營改增。營改增對于國家經濟調整來說是全盤性質的,因為從循環性和完整性來講,增值稅比營業稅成熟得多,也合理得多,這方面就不多說了。
第一個原因:完善稅收鏈條。對于很多中小企業來說,營改增意味著更多的企業特別是上游下游大企業對于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需求越來越大,既然要開發票,那么不可避免就要交稅,如果自身發展不規范或者無法取得成本類產品的專用發票導致無法抵扣,那么企業的稅負就會瞬間提升(5%到11%的 差距),很多中小型企業是無法承受這種變化的。應對的路只有兩條:關門大吉或者從進項上面找辦法,前者導致了一部分企業被淘汰,后者則是國家所期望看到 的,因為企業追求增值稅鏈條完整性的過程也就是企業自身轉變和升級的過程,如果全國企業都主動或被動加入鏈條,對于國家稅收和經濟調控都是有推動作用的。
另一個原因是產業結構的升級。現在有個詞叫做結構性減稅,可能很多中小型企業感受不到,但是對于很多大型企業或綜合性企業,他們財務制度健全,管理規 范,更多的營改增意味著更多的進項的取得,也意味著原來按營業額比例交稅變成了按毛利交稅(大概意思這樣,比如原來一個物流企業,一個月收入一億,利潤率30%,按照營業稅率5%需要繳納500萬;改為增值稅后按照11%稅率粗粗算下來330萬,所以稅負是不會增加的,但只對大企業而言),這一類大企業是倒逼中小型企業轉型的主力軍,結構性減稅后,企業可以利用更多的資金進行再生產活動,加上企業所得稅方面對于促進轉型和升級的優惠政策,幫助企業提高生產經營水平。
第三是集權。我們都知道稅務局分為國家稅務局和地方稅務局兩種,國稅局主要征收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地稅局主要征收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征收增值稅的國 稅局,顧名思義就是為國家征稅,先交給中央再分配給地方;地稅局,顧名思義就是為地方征稅,先交給地方再交給中央(我這么歸納國地稅的關系是方便大家理 解,但其實嚴格意義上有出入)。因此營業稅改增值稅,一個大背景是中央要把稅權上收,是一種加強集權的舉措。有沒有想起1994年?1994年以前,國家得向地方要錢,1994年 至今,變成國家地方各掙各的,有的混得不好的地方還得伸手向中央要錢,隨著營改增,雖然目前而言稅收分成比例還沒變化,但可以預見的是對于增值稅,中央和 地方的分配比例遲早是要重新定義的,增值稅收上來之后直接入國庫,再由中央財政按比例劃分,比例由誰來定?當然是中央,這就是集權。
企業如何接招“營改增”?
企業目前最大的變化就是財稅管理成本上升。增值稅在稅率/征 收率、營業收入計算、計稅方法、發票管理、申報資料、征收機關等環節都出現了較大變化,特別是抵扣制的計稅方法,增值稅專用發票管理,申報表格的填報難度 和數量等都較營業稅時期增加了難度和復雜程度,需要很多準備工作。涉及財務、業務等多種工作流程的改造。主要改造點有如下五個:
業務合同報價需要價稅分離
例如A公司原來交5%營業稅,改革后交6%增值稅。原來100元的訂單,交5元營業稅。改革后,需要交6元增值稅。這多出來的1元錢稅負是否準備讓客戶承擔呢?
強勢的公司會把稅負轉嫁到客戶頭上,即漲價。那么不敢明著漲價的公司呢?玩陰的呀。100元的訂單了,真正的服務費為94元,還有6元增值稅包括在內。雖然總價沒變,但其中的組成卻變了。
比較合規且靠譜的做法是把報價/正式合同的價格部分做價稅分離。即服務/貨款和增值稅分開列示。同時增加一系列增值稅條款,包括要求供應商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約定拿到對方的發票且能抵扣后再付款,等。
會計系統改造
改革后,會計系統會增加很多新增增值稅相關科目。實際業務會更復雜,例如沒收到進項票時,是否需要暫估進項稅,若需要則要增加暫估科目及多出暫估轉到實際發生時的分錄;收到預付款未提供服務,合同未生效時如何記賬等等。
費用報銷
前面提到并不是所有增值稅的進項都能抵扣的,稅法規定了一些情形不能抵扣。那么如何讓系統識別哪些進項可抵,哪些不能抵就是個問題。例如讓員工在報銷時選擇用途,設置關鍵字段,如果屬于上述不能抵的,系統會自動識別。但是員工很可能會亂選,導致進項數不準確。
發票管理
拿到這么多票,如何管理也是個問題。總公司簽訂的打包合同,能否開票給子公司?票丟了,怎么辦?拿到了票,認證未通過怎么辦?紅字沖銷怎么辦?
納稅申報
增值稅的申報比營業稅復雜很多。我知道大多數報稅員就是每月的收入乘個稅率就完事了。但增值稅除了要考慮以上幾大事項,還要知道本月未開票收入,及扣除上月未開票已申報收入。
用友拿什么幫你營改增?
試點企業要在6月底之前完成第一次增值稅納稅申報,這就意味著試點企業要在此前完成各種核算和系統的升級。針對建筑、房地產、金融、生活服務四大行業,用友都推出了相應的營改增解決方案和產品。
建筑業
改革后,建筑業一般納稅人將從此前繳納3%的營業稅改為11%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則使用3%的增值稅征收率。
這項看似簡單的稅制改革,對于建筑企業來講卻影響深遠,尤其對一部分建筑企業而言,極有可能在這次國家營改增政策執行過程中轟然倒下。因為施工企業在國 內整個建設產業鏈中處于較低端,并且很多企業不注重精細化管理,行業平均利潤水平就三點多。這次國家營改增增值稅已經初定在11%,這11%就考驗企業的進項稅是否能拿到,進而對銷項稅達到有效的抵扣。
事實上,很多施工企業最難的就是拿不到進項稅的發票或者無法按時取得相關發票。比如:建筑企業大量的沙石料、土石方等材料往往很難取得增值稅發票,這將導致進項稅額減少。建筑企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外部勞務費用在施工成本中所占比重為20%—30%,該部分成本以及自有人工成本在目前設定的稅收改革方案下,很難取得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發票。
過去是按照營業稅,只要完成產值,按照營業額進行上報納稅就可以了,和上下游產業鏈關系不大,但現在銷項由進項抵扣,需要下游開增值稅的發票,不然無法 抵扣。因為上下游有的不是一般納稅人或者中小企業納稅人,開不了發票,這就導致一些企業可能由于進項不足或者抵扣統籌不到位而增加3%到8%的稅負,這3%到8%的稅負如果無法進行轉移,這些企業的利潤就將歸零或者變負,企業生存自然就成了問題。
目前建筑企業出路有兩個,一是加強企業內部的管理,按照增值稅管理鏈條,進行規范化、流程化、可控化的管理,確保物流、資金流、票據流的三流合一。二是 進行稅負與成本的上下游轉移,但這對于建企來說是個難題,因為向上游轉話語權往往不夠;向下游轉,如果供應商管控不好,也轉移不出去。
用友建筑行業事業部從2015年開始就研究建筑行業如何應對營改增。用友的解決方案圍繞建筑企業的預算、合同、有效供應商管理,實現從預算編制、合同簽訂、結算付款的一條龍管理。
營改增-用友建筑行業信息化解決方案
房地產業
改革后,房地產業從此前征收5%的營業稅,改為適用11%的增值稅率。面臨的壓力也不小。
房地產企業想要在增值稅時代保證利潤不發生大的變化就要做好進項端管控、銷項端管控、價稅分離、會計核算、稅負監控、納稅申報等。
同時調整企業經營模式,最好的籌劃應該是收購上游行業,進行業務組合,特別是建筑業、建筑設計、建筑材料、建筑裝飾業等,通過關聯企業轉移定價將是未來籌劃的重點,地產業將會向工廠化發展,并會向行業上游產品化企業擴張,將利潤轉移和分散到上游產業中,地產業專業化分工將會更加細化,行業將會集中化,將會出現大量同業并購。
另外,作為房地產企業專注核心價值鏈的打造與建設,可以考慮將企業一般環節業務策劃外包,以此獲取更多的抵扣憑證完善抵扣鏈條,并且加大商業地產項目比例,加大精裝房比例,獲取更多的抵扣憑證。
用友房地產事業部自2015年始就積極備戰迎接營改增,2016年5月6日,行業營改增產品上市銷售,產品區分NC集團版和房地產專業版兩個版本。
房地產集團版增值稅解決方案基于信息化改造的目標基礎上整合用友業務-財務一體化內容,,貫穿投資管理-項目管理-營銷管理同時銜接增值稅管理平臺,將企業的運營與稅負監控、納稅申報、進項發票認證、銷項發票打印等打通集成,滿足適應增值稅的要求。
用友房地產集團版增值稅解決方案
房地產專業版增值稅解決方案通過實施核心業務系統即項目管理系統、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和財務管理系統,并銜接增值稅管理平臺幫助中小型房地產企業應對營改增改革,滿足“價稅分離”和支撐“全過程的進項稅管控”的要求,為增值稅納稅管理工作減負。
用友房地產專業版增值稅解決方案
金融業
改革后,金融業由原來的5%的營業稅率改為6%的增值稅率。增值稅的精髓在于“轉嫁”,就好像擊鼓傳花的游戲,有人轉就自然有人收,有人稅負少了也就自然有人稅負高了,誰都不想最后拿到燙手的花,但是花最后都會落到某個人的手里。
是否營改增是我們決定不了的事,但如何營改增我們還是有發言權的。金融機構涉及到眾多的IT系統,包括核心業務系統、各部門運營系統、財稅管理系統等,盡管營改增涉及到多個系統的改造,但如何減少對核心系統的影響、對業務系統的改造又能實現增值稅改革,將是各金融機構考慮的重點。
用友金融公司在2015年7月發布了金融業增值稅管理平臺(Vtax),能夠覆蓋金融全行業的增值稅管理需求,是集金融產品稅率管理、業務數據價稅分離、財務數據價稅分離、進銷項稅票管理、稅控機管理、增值稅申報管理、增值稅會計核算等系列功能于一體的完整解決方案。
增值稅管理平臺(Vtax)由 兩部分組成,一是稅務數據集市、二是稅務管理平臺。稅務數據集市用于收集整理相關的涉稅數據,并進行專業的稅務主題建模。稅務管理平臺用于操作員的日常操 作及相關參數的配置和定義,并配備了與國家金稅相關系統(如航信及百望)的發票接口,具體由九大模塊組成。用友金融增值稅管理平臺(Vtax)建立在靈活、穩定及可配置的平臺之上,并同時可為金融機構提供客戶化開發服務。
目前,在營改增領域,用友金融已經為近200家金融機構提供解決方案及服務,400多人的專業團隊,能夠為金融機構提供全面專業的營改增產品及服務,確保項目交付,助力金融機構“營改增”平穩順利落地。
用友金融營改增總體解決方案
生活服務業
生活服務是指為滿足城鄉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提供的各類服務活動:旅游、餐飲、酒店、娛樂、文化、體育、教育、醫療、居民日常以及其他服務。生活服務業就是提供以上服務的行業。
生活服務業原來一般適用5%的營業稅率,改革后一般納稅人稅率為6%;小規模納稅人稅率為3%。小規模納稅人,從5%的營業稅率到簡易計稅方法3%的征收率,減稅效果明顯。至于適用6%稅率的一般納稅人(相當于從5%到5.66%),減稅效果則要看抵扣情況。由于增值稅完善了稅收征管環節鏈條,服務業原本的稅收自由空間被壓縮,實際稅負增減情況關鍵要看抵扣情況,這對企業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原本規范管理的服務企業實際稅負應該能減輕。
本次營改增試點,確保所有行業的稅負只減不增,但不是確保每個營改增的企業稅負只減不增。生活服務業利潤日漸微薄的今天,一旦操作不好,“營改增”可能導致某些企業的稅負增加5%乃至更高,“營改增”將成為生活服務企業命運的分水嶺。
營改增對生活服務企業業務運營的影響是全面的,營改增也必將全面影響生活服務企業的IT信息系統。IT系統要能夠滿足“價稅分離”的要求、IT系統要能夠支撐“全過程的進項稅管控”的要求、增值稅納稅管理工作比營業稅要精細、復雜的多,工作量會成倍增加,因此需要專為企業的稅務管理部門提供相應的IT支撐,以幫助企業的稅務管理部門提高工作效率。
用友生活服務業營改增解決方案包括三部分:用友營改增實施工具、用友增值稅管理平臺,以及通過采購管理+費用管理+固定資產管理實現三流合一。
增值稅管理平臺
全部行業
除了本次直接受到影響的建筑、房地產、金融和生活服務業,過去參與試點的交通運輸、現代服務、郵政服務等行業,還有流通業、制造業、第一產業,都會受到巨大的影響,因此,用友針對全行業提供了用友U8+營改增解決方案(U8版)、用友全面營改增解決方案 (NC版)和電子發票服務平臺。
用友U8+營改增解決方案共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關于財務會計核算的調整,第二個層面涉及到合作雙方相關法務合同的管理,第三個層面,由于涉及到銷項稅和進項稅兩方面同時抵扣的計算,需要在完整的業務流程上進行把控。
用友全面營改增解決方案包含會計核算調整服務、增值稅管理平臺建設以及核心業務系統的改造與建設。這三大塊對于企業是按順序遞進選擇的,首先實現會計核 算調整,其次通過增值稅管理平臺將企業整個增值稅稅務管理起來,最后通過企業現有系統的改造升級將整個企業增值稅進項稅流程完整地管控起來。
電子發票服務平臺可以實現發票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發票的錄入,發票價稅分離的計算,發票成本的結算,以及發票費用的分攤,分攤入成本的核算,對有效的 材料成本、服務成本,費用成本有效的確認。用友的所有營改增方案都與電子發票服務平臺實時對接,實現進項稅的收票,以及發票真偽的鑒證。